作为全国知名的儿童医疗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信任。而在医院的心脏地带,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药学部如同一座坚实的堡垒,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的用药安全。 “国家对儿童医疗健康历来给予高度重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药学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药学部学科带头人,孙华君主任不仅见证了药学部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更是赓续团结药学部全体成员持续夯实专业素养的科室文化
摘 要 个体化用药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石,而治疗药物监测是个体化用药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临床需求,我院药学部依托治疗药物监测平台,围绕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实践与探索,赋能精准医疗的个体化用药发展,强化了药学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增强了学科的专业影响力。 关键词 个体化用药 精准医疗 治疗药物监测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R96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
摘 要 新生儿由于器官发育未成熟等原因,药物在其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与在成人体内差异显著,同时药物在不同新生儿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异性也较大。传统的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新生儿的个体差异,存在治疗失败或出现毒性的风险。此外,临床上对新生儿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这也凸显了新生儿用药个体化的迫切需求。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informed precision dos
摘 要 维生素K1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的凝血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过程中。然而,新生儿由于维生素K1内源性合成不足,常面临出血性疾病风险,故临床上一般推荐予以补充维生素K1。但维生素K1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其说明书中提到新生儿使用后可能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本文分析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1后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可能原因,评估维生素K1的
摘 要 配液机器人替代人工自动完成静脉用药调配任务,能有效提高调配的精准度,减少调配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他们的机械性、重复性劳动强度。但国内配液机器人的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应用时间较短,技术也未完全成熟。本文梳理我国配液机器人应用实践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我国配液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其技术特点,并针对配液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持续提高我国配液机器人的自动化静脉用药调配能力提供参考。医疗机
摘 要 目的: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配液机器人调配静脉输液的剂量精准度,以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配液机器人调配的成品输液药物浓度相较于人工调配的成品输液药物浓度的合格率。结果:相较于人工调配的成品输液,配液机器人调配的成品输液药物浓度的合格率为95.2%。结论:配液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自动完成静脉用药调配任务,并保证配液
摘 要 近年来,白癜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中国约有2 000万人受到影响。白癜风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色素脱失形成白斑,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深远影响。为有效评估白癜风的严重程度、疾病进展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多种白癜风评估工具,涵盖基于患者自我评估和临床医生评估的量表,并对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总结。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评估工具不仅有助于统一诊断标准,指导个体化
摘 要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心脏搭桥术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心脏搭桥术后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米力农治疗,2组均治疗7 d。对比2组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内皮素(ET)-1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和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
摘 要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局部注入对重症肺炎(S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S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BA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局部注入治疗。对比2组炎症因子水平、机体体液免疫因子水平、症状改善时间、氧合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因子水平和氧合功能高于对照组,症
摘 要 目的:研究参乌益肾方对慢性肾脏病(CKD)2~3期患者肾功能保护和对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的影响。方法:选择53例CKD 2~3期且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给予参乌益肾方治疗,观察他们治疗前后的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中医症状积分,INF-γ、IL-4、IL-10、INF-γ/IL-4、INF-γ/IL-10水平
摘 要 目的:探讨运脾利湿方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湿热证)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湿热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脾利湿方治疗,均连续治疗3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基本临床指标改善或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
摘 要 目的:探究四妙排石汤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输尿管结石(UC)微创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U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于微创治疗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干预;试验组于微创治疗围手术期介入FTS理念,术后联合四妙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碎石成功率、2次碎石率、手术及恢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3
摘 要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减辨治炎症性肠病伴失眠的效果。方法:将60例炎症性肠病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连阿胶汤加减方口服,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改良Mayo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肠道菌群和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双歧杆菌、乳杆菌、血清中5-羟色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摘 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益生菌制剂为代表的肠道微生态干预成为了IBD重要的治疗方式。益生菌制剂在治疗IBD方面具有维持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缓解氧化应激、保护肠黏膜屏障等功能。本文针对益生菌的定义、作用机制、使用效果及安全性等综述益生菌制剂在I
摘 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NB)对胸腔镜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患者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双孔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全身麻醉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麻醉相结合的模式,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INB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点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不同时点下安
摘 要 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中约有40%是以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Rs)为作用靶点的,但至今仍有约90种GPRs为孤儿受体。GPR21主要存在于脑和脂肪组织中,其参与众多生理活动,如调节体质量、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炎症等,具有成为治疗代谢性和炎症性疾病药物作用靶点的潜力。本文概要介绍GPR21的表达、结构、生理功能和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
摘 要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区公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资源动态调配方案,为促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调配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形式了解该区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人力资源调配情况,分析人力资源动态调配的优劣。结果:58.4%的受调查者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进行过调整,上级安排调配占68.6%。大部分受调查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工作量增加(85.0%)、劳累度
摘 要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社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及高危人群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北外滩社区常住居民中的200例OP患者和高危个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居委会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宣教及线下健康教育,干预组在门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健康教育。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OP知识问卷评分及健康行为的变化。结果:
摘 要 近年来广告的内容、形式和发布场景更加多元化,“三品一械”广告审查申请量不断攀升。本文基于对“三品一械”广告主、广告发布平台、广告监管部门等不同角色的走访调研,以及对“三品一械”广告审查、监管执法、制度设置等的现状分析,建议通过制修订规范性文件或者合规性指引,弥补现行广告审查规制法律体系的缺陷,完善法治;适当探索“三品一械”广告分类分级规制审查制度,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的同时,能够严宽并济
摘 要 目的:探讨黔南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开展门诊统筹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在文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典型地区的医保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黔南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整合前后的普通门诊统筹政策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在慢特病(慢性病+特殊病)门诊保障制度中,慢性病主要涵盖了高血压
摘 要 目的:分析国内外银杏制剂改善认知功能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2004—2023年关于银杏制剂改善认知功能的英文文献,使用R Studio bibliometrix包及Citespac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结果:共纳入808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发文最多的作者是Dekosky ST(35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我国注册登记的减重类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及药品查询系统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研究。结果:2013—2022年我国减重类药物临床试验共开展了70项,以国内试验为主,占比87.14%;试验分期以生物等效性试验最多,药物分类以化学药物占比最高。此期间我国批准生产减重类药物的企业有10家,涉及4种类型的减重类药品。结论:我国减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