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既是保障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核心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工程。本文系统阐述了制度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作用。本文在总结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健全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推进全链条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构筑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建立完善高效灵活的资源储备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竞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摘要:以数实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蕴,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渗透、耦合与重塑,以切实动摇产业底层发展逻辑的范式革命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以数实深度融合激发的产业质变取代表层融合引发的产业量变,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质量,增强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以此构建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时代要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技术、生产、链网和生态四个维度的深度融合全面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动力、激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效能、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韧性、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环境,重点补齐产业发展的创新短板、消除结构瓶颈和突破模式桎梏。因此,应全面深化数实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构建数驭未来的全新产业格局,踔厉锻造聚数汇智的新型基础设施,加速探索数实策应的新型治理模式,为产业体系开辟创新勃发、架构完整、内核先进、稳健安全的现代化实现路径。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技术融合驱动产业融合会引发产业功能、形态和组织方式等重大变革,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融合视角出发,利用逐点互信息(PMI)、归一化互信息(NMI) 和归一化逐点互信息(NPMI) 等指数构建产业融合指数,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挖掘方法测算产业融合程度。本文依次探讨了微观层面的产业内融合状况和宏观层面的产业间融合状况。进一步地,本文以2000—2016年生物产业与医疗医药产业的融合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生物产业与医疗医药产业的融合程度较高,呈现演进融合的动态趋势。随着自然科学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产业融合的测算方法拥有广阔的技术创新空间,这将为新质生产力的量化分析和蓄势赋能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居民部门因长期房贷负担而引起的需求疲软,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本文基于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 模型,探讨了房地产企业债务扩张和居民部门住房债务扩张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这两大因素均会削弱货币政策效果,其潜在传导机制包括信贷挤压效应和影子银行扩张替代效应。基于理论分析的结果,本文运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房地产企业债务扩张和居民部门住房债务扩张确实会削弱货币政策效果。此外,本文还验证了传导机制的存在。在广义的“脱实向虚”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近年来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现象提供新的解释,并为控制房地产相关债务规模的必要性提供新的证据。
摘要: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从财政体制改革层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高效制度支撑。本文运用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信贷可得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增加了企业创新投入,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高了企业信贷可得性,缓解了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及信贷可得性的中介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区域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更明显。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与企业创新投入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助于发挥地方债务资金的引领作用,对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协同升级,促进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国家善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促进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方面的积极实践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效果对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防止企业过度金融化等路径提升企业ESG表现。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微观层面ESG表现影响的文献,而且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分别提供了优化债务管理和提升企业ESG表现的实证依据,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摘要:提升医疗服务价值是医保DRG付费改革的核心目标。本文基于H市医保DRG付费改革前后长达6年的医保结算月度数据,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三个维度,研究了医保DRG付费改革对医疗服务价值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医保DRG付费改革通过“结余留用”的激励机制倒逼医疗机构控费增效,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也优化了费用结构,特别是通过费用结构的“腾笼换鸟”实现了医务性收入占比的上升。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出现了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从“支付—监管—评价”三位一体的政策优化视角完善DRG付费体系。
摘要: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企业稳就业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扩大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常规任务岗位和高受教育水平的员工中,且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扩大大型企业、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扩大产出规模、提高生产率扩大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促进数字技术发展和保障就业稳定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工作满意度关乎劳动力市场建设成效,公共信息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公共信息服务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公共信息服务能够提升工作满意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个体层面的异质性影响来看,公共信息服务对青年和中高学历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显著;从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影响来看,公共信息服务对市场分割程度高和已开通高铁地区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显著。公共信息服务通过提高技能与工作岗位匹配程度和增加工资性收入提升工作满意度。本文不仅深化了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的理解,而且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