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626块复测样地数据,首先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在最优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
摘 要:【目的】为了研究锑胁迫对不同锑耐受型楸树无性系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2种不同锑耐受型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敏感型无性系(1-1)和耐受型无性系(5-8)。以无污染的红壤为基质开展盆栽胁迫试验,设置3种锑胁迫处理,质量分数(以锑元素计)分别为0、1 200、3 000 mg/kg,分别在胁迫0、20、40 d测定2个无性系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结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分析不同光周期下根原基突出时间及不同阶段根系的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探讨其生根能力,筛选出促进刺槐生根的最适光周期。【方法】以4个二倍体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设置5种光周期处理,统计分析不同光周期下刺槐生根率及生理指标变化,并观察根外部形态变化,同时每天取根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根原基发生时间。【结果】1)解剖学观察显示,刺槐无性系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与‘云林紫枫’生长及叶色的关系。【方法】以‘云林紫枫’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系统开展了其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80%(对照组)、65%、50%和35%条件下的幼苗生长和叶色变化研究。采用小型色差计CR-10 Plus测定叶片色度值,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1)土壤含水量为65%条件下‘云林
摘 要:【目的】探讨母树年龄及基部促萌复幼对锥栗Castanea henryi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从生理水平和解剖结构特征解析其可能原因,为锥栗扦插繁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方法】对2年生和8年生锥栗母树分别进行基部截干促萌复幼处理,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新枝为试材,以不截干枝条为对照,分别于扦插后0、7、14 d取插穗基部,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观察,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可
摘 要:【目的】为在空间、时间尺度上对我国全域林灌草火灾发生特征有清晰的认知,进而对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003—2022年MODIS卫星火点数据产品和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以全国陆地区域作为研究范围,利用优化的热点分析方法来分析林灌草火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分析年际、月度以及我国传统节日林灌草火点的时间分布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从年际、月度分析林灌草火点
摘 要:【目的】对沙柳特征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环境因子影响下的地径、枝高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样本采集、气象数据收集等手段,基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以灌丛、枝条以及二者的嵌套作为随机效应,探究灌木地径、枝高与土壤水分(SM)、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平均气温(MAT)及年龄等影响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对于不考虑随机效应的广义加性模型(GAM),灌木地径与
摘 要:【目的】设置不同比例红光与远红光环境,研究其对盐胁迫下银杏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深入探究通过光质调节提高银杏抗盐性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银杏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NaCl,红光与远红光之比为7,即R∶FR=7)、T1(0.3% NaCl,R∶FR=7)、T2(0.3% NaCl,R∶FR=1.2)、T3(0.3% NaCl,R∶FR=0.8
摘 要:【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后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无林地(WLD)和3种不同林龄(TC3a、TC8a、TC12a)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种林龄及无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随着林龄的增加,优势菌群未发生改变
摘 要:【目的】探索作为树干水分变化状况指标的树木水分亏缺(TWD)变化特征及其与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关系,揭示径向变化对环境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为合理指导红锥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径向变化记录仪记录不同分化等级红锥树干径向变化过程,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分析TWD对VPD的响应特征。【结果】不同分化等级红锥的TWD波动趋势相似,TWD随着VPD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同步。小
摘 要:【目的】为延缓洞庭湖地区生境质量持续下降和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减弱,从结构、功能和质量的角度提出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以期为生态空间保护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社会统计数据,借助ArcGIS分析手段,对洞庭湖地区2010、2015和2020年3个年份的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及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并提出管控框架和关键举措。【结果】1)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
摘 要:【目的】评价湖南省杉木不同世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动态,构建核心种质,旨在为湖南省杉木下一轮遗传改良及种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支撑。【方法】利用21对能获得多态性SSR引物对3个不同世代杉木育种群体中的137份样本进行PCR扩增,采用Gene Marker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GenAlex软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检测Hardy-Weinberg平衡并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利用GENEP
摘 要:【目的】含有束状蛋白(fasiclin)结构域的类成束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在巨桉细胞壁的次生生长和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探索其功能,对巨桉FL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方法】以巨桉全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通过Expasy、MEME、MEGA7.0、TBtools等
摘 要:【目的】为建立薄壳山核桃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筛选薄壳山核桃高多态性SSR引物,为薄壳山核桃构建指纹图谱、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等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工具。【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L16 (45)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薄壳山核桃DNA作为模板,对影响薄壳山核桃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个影响因素(DNA、Mg2+、10×PCR Buffer、引物、Taq酶、dNTPs)进
摘 要:【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3种扶芳藤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抗旱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爬行卫矛Euonymus fortunei var. radicans、金边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Emerald Gold’为材料,设置4种保水剂梯度(保水剂与基质的质量比分别为0
摘 要:【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冻害形态表现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叶片中相对电导率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异,有助于系统了解不同形态早园竹抗寒能力以及解糖类物质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为华北地区早园竹引种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冬季不同形态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研究对象,冬季记录并采集不同形态早园竹叶片,测定不同低温梯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径向变异规律,为杨树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和木材高效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错海林场的15年生黑青杨、青山杨、小黑杨、银中杨4个品系的木材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标准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不同品系间材性差异及径向变异规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木材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个品系杨树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气干体积
摘 要:【目的】评价森林公园景观质量,为森林公园规划、景观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科学提升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方法】基于GIS评价方法,从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结构、景观文化蕴含、景观可视程度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和制图。【结果】1)景观美学价值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52.3%)>中等(31.2%)>低等(16.5%);
摘 要:【目的】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快速增长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分析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现状,探索改进人力资本配置扭曲的方法,以求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效力,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2000—2021年我国各省(区、市)域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
摘 要:【目的】为量化不同间伐策略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中木材产量、碳储量及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的管理方案,优化林业管理以增强其碳汇功能和木材产量,从而提升林地的总体经济价值。【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CO2FIX模型为基础,结合气象数据、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探讨由间伐起始期(11、13 a)、间隔期(5、8和10 a)和间伐强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