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首,寒冬腊月中,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的老师们集体调研了湖北崇文书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感受到既有差别又有共同点的出版与报业传媒共同体在这个飞速变化时代迷茫中的探索与困惑中的追求,感受到出版、报业人迈出的坚定步伐、取得的累累成果,既受教育也颇得启发。 崇文书局虽然规模不大,但出版物种类繁多,既有古籍整理,也有
[摘 要] 从范式转换视域出发,在简述范式和范式转换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出版学研究范式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寄生于古典文献学时期的出版研究、融入营销学时期的出版学和依附于传播学时期的出版学,并提出未来出版学研究应当通过批判性继承与创新、内部横向整合和外部融合拓展等路径构建多元的出版学研究范式。 [关键词] 出版学 出版史 研究范式 范式转换 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摘 要] 以澳门出版业为例,阐释社交网络为出版业数字化运营带来的新机制与新趋势。在此基础上,以信息生态链理论为指导,从内容生态、用户生态和环境生态三个层面进一步挖掘其信息链构成要素,构建社交网络应用下出版业数字化运营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为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出版业需要重视持续信息流转与能量交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重塑文化生产要素,实现多元主体价值共创,促进出版业协调有序建设、健康平衡发展。
[摘 要] 从学术期刊基本学术功能出发,厘清从学术功能衍生到社会功能的路径,构建学术期刊社会功能评价体系。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强调期刊的社会性规制,含政治引导、伦理规范、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评价维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功能评价对于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具有产业迫切性。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出现的出版诚信、“地图”等问题,需以社会功能评价为指导进行评价。选取10本受中国卓越计划资助的中国英文科
[摘 要] 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少儿出版业应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然而近年来少儿出版领域出现了“问题童书”现象。借用媒介信息四维度理论,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美学维度及道德维度对这些“问题童书”进行了归类,分析了出现“问题童书”的主要原因: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较为模糊;编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完备;出版审查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效反馈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为防范
[摘 要] 从环境心理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社交行为和书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样本(N=1604)问卷调查结果执行分层多重线性回归,研究发现社交行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满意度;其次,对新型书店读者(N=16)展开半结构化访谈,通过演绎和归纳方法,得出书店满意度的形成路径:书店环境搭建公共领域—文化距离缩减读者间社交距离—社会支持产生书店空间依恋;最后,为书店布局和社交活
[摘 要] “店馆融合”在理念上顺应新时代新文化的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服务对象和内容资源的高度互补,能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参与全民阅读服务。“店馆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即主体为个体运营的书店主导、主体为公共性质的图书馆主导以及扎根社区的政府主导。稳定发展且可持续的“店馆融合”模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服务体验价值,为书店解决生存危机且创造文创经济价值,为图书馆文化宣传和公共服务进行价值赋能。
[摘 要] 基于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兴趣点(PO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结合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分析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探讨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机制。研究发现:(1)上海数字文化产业总体集聚水平较高,区域集聚程度差异化明显;(2)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呈非随机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由南向北呈现出阶梯式分异格
[摘 要] 文化差异指因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自身进化与变迁、历史传统以及民族性的存在使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并本能地恒久保持,从而使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呈现出的差异。我国图书对外传播过程中,文化差异影响图书产品的生产制作、图书产品的交易成本以及图书产品对外传播中的区域分布。包括“香蕉人”模式、“混搭-融合”模式和“通适性”模式在内的图书产制模式的推展创新有助于消解文化差异的不利影响
[摘 要] 以《狼图腾》“走出去”近10年时间为主轴,前后各延伸10年左右,分为三个时段,以该书的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这三个时段中的“走出去”发展历程为观察脉络,综合宏观国内外环境、中观出版生态和微观行动主体三重分析框架,历时性考察《狼图腾》成功“走出去”的原因,发现时代机遇和强大的国家影响力支撑对于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性;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既要明确边界又要协同创新,对于出版“走出去”的必要
[摘 要]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理雅各 《尚书》 译介出版 中国典籍 域外传播 The Enlighten
[摘 要] 以2013—2020年703篇学位论文为考察对象,运用内容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比例失衡,联合指导比重偏低;应用性研究有余,基础性研究相对不足;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研究视角较为局限;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规范性和创新性还有待提高。未来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坚持多元考核与联合指导协同联动,理
[摘 要] 阐述人机协同模式在出版审核工作中的价值,提出在把握以编辑为主体、共建共享、需求导向以及共识先行的原则基础上构建人机协同出版审核系统,从而改变传统出版审核工作流程和模式,提升审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从政府部门、出版机构、编辑个人三个层面为新型出版审核模式的落实给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关键词] 出版审核 人机协同 智能出版 人工智能 数字出版 Human-machine Collabor
[摘 要] 明代女教书籍出版数量居历朝之冠,出版主体的身份明显趋于多样化,女性编撰者有皇后、太后、贵妃与民妇,男性编撰者有文官、藩王与士大夫,官、私、坊皆有刊刻。本文借鉴身份认同理论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明代出版女教书籍陡然增多的深层社会原因,探寻明代女教书籍出版对于当时社会秩序的建构意义。 [关键词] 女教书籍 出版史 社会秩序 明代 On the Significance of
[摘 要] 《通雅》是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著作,这部书的生产跨越明清两代,却非作者一人之力,而是由亲缘、业缘、学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的众多人物参与《通雅》文本创作、抄写和刊印的结果。康熙五年首次印刷后,经历多次再生产,生产者既包括商业出版者,也包括士人和官学,出版市场中不同的牟利动机促使他们选择生产《通雅》。明末清初文化环境渐变,读者对“考究之学”的需求增加,《通雅》开风气之先,其传播与文化环境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