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永无止境,伴随和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习得知识的来源颇多,从古代到现代,从书本上学,实践中学,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在努力地寻求以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获取新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行中蕴含知,行可以检验知。当习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后,不能止步于此,应当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再结合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将其转化,实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飞机之父”莱特
微暗的书室里,油灯闪着泛黄的残光,像一双微闭的眼,惺忪。伏于几案,空气在寂寥中流动,裹挟着相顾无言的静谧。我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两个字——莒县。 很多年以前,我就想写一写我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以为写来会轻松潇洒,能信手拈来,但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笔杆沉重,很多记忆和故事都从这里开始,又在这里结束。于是借着这夜,便轻轻翻一翻灵魂的褶皱吧! 莒县,古称“莒国”,位于鲁地东南,隶属于日照,历经
当我们激动到极点、情绪难以自控时,朋友会劝我们保持冷静。当我们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时,亲人会握紧我们的手安慰我们要保持淡定。当我们悲痛欲绝、失去理智时,我们也会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淡定,要保持淡定”。 淡定是一种宠辱不惊、不以外界物质迁移喜悲的人生态度。它来源于客观理性,也源自稳操胜券和超越个人私利的境界。淡定不仅是情绪稳定的外在表现,更是人生修养的至高境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拥有
当全球化的洪流如潮水般席卷全球,多元文化开始相互交融影响。无论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百舸争流”的浪潮中,文化定力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不可或缺之力。 “定”字所蕴含的,宛如千峰万仞之力,不是坚守的刚硬,而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坚韧。这是一种在时光淬炼中变得愈加坚固的品质,是一份对传统文化深深的自信和对文明内核的坚守。“定”,仿佛是文化之舟的锚,紧紧扎根于历史的泥沙之
那一年,成三爷家的后院多出了一片竹林。 如果非要用“林”来形容,我想还不是很准确。初时,那竹子很是纤细,稀疏的几蓬。 这地本是成三爷家的祖宅,为了改河道,拆了,往南挪了,留下一地瓦砾,无人打理。瓦砾的缝隙中却长出了各种杂草:蒲公英、狗尾巴、癞婆婆(车前草)…… 那次返乡,却见多出了一片竹林,很是欣喜。一块荒地,焕发出生机,孕育出生命,本就是一件可喜的事。成三爷的随性,成就了这片竹林的随意。头
我在与诗词的一次次相遇中,感悟和书写“中国故事”。 ——题记 小学起,我就与古典诗词结下不解之缘。从最初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后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简单易懂的五言、七言绝句,到复杂精妙的宋词、元曲。每每我诵读诗词时,脑海中便浮现出诗人写作的生动景象。我与李白一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杜甫一同去寻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武侯祠,与白居易一道
悲冷的秋风刮过,刺痛了我的面庞。抬头仰望被这极端气候清洗过的深空,一缕感伤之情油然而生。此刻,踟蹰在校园的甬道,内心百感交集。回念过往点滴,竟是无尽愁绪…… 我于2023年8月底作为新班主任接手高一56班,时光飞度,转眼三月有余,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然高一分班已定,离别在即,只能将这段经历付诸笔端,以为怀想。 不知道和他们的故事该从何写起,太多普通又不平凡的日子里,与他们相识相知,如金的
旧池里堆满了落叶,大雨在云层的催促下恣意滂沱,瓷色的天空缀着几朵流云,吐着年少的惦念,薄薄的青雾浮起,向着街边大蓝伞下的糖人铺涌去,正巧天光落下云端,打下冷色调的影子。 “叮铃叮铃——”期待已久的铃声在耳畔响起,清脆悦耳;教室里,孩童们如坐针毡,几欲先走,终于,“铃铃铃——”急促紧凑的下课铃声响起,我们一窝蜂从巷子里涌出来。霞光下,糖人铺的摊子映入眼帘,它静静立于风中,摊布被微微卷起一角。卖糖人
什么是劳动呢?它包括传统的体力劳动,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要想得到劳动的果实,必须付出无尽的汗水;也包括现代的脑力劳动,奇思妙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个体生命里的美好与辉煌,要通过劳动才能铸造;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难题,要通过劳动才能破解。我们要热爱劳动,成就未来。 要想轻嗅劳动的阵阵芳香,我们先要用热爱的精神深耕细作,夯实沃土。化学家奥托·瓦拉赫在制取化学药品时,稍有不慎,就会吸入毒
“磨”,研磨,打磨,是一种对于美、精致的追求,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人人都心浮气躁的大环境中,只有静下心来“磨”,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从而创造价值。 徒有其表,敷衍塞责所产生的结果从来都经不起推敲;而细经打磨的“伏”,才能真正产生价值,使他人受益。“能穿凿穴坎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玉器制作工艺,可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形容。石锉,是用来攻石的工具。用锉,意味着漫长而专一的慢功
诗歌,一个古老的名词,如同一颗永不消逝的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潺潺流水由过去流向未来。 《诗经》中古老先民的喟叹,昂扬拔节的盛唐诗句,宋词中浅斟低唱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它们是微缩的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而如今,吟诵着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最初的感动和深沉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是我们的必需品,亦是调味剂。 诗词犹如皎皎明月,穿过时光,贯绝古今,以古者的智慧与豁达为今人照亮漫漫人生路
我家楼下有一条又宽又长的银杏道,它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 春天,银杏树吐出许多缩成一团的银杏叶,小小的叶子像一颗颗翡翠嵌在树枝上,春光下油亮亮的。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小翡翠像一把把浅绿色的小扇子,倒过来看像小姑娘的裙子,非常有意思。 夏天,银杏树郁郁葱葱的,浓稠的绿色与大片的草地几乎融为了一体。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落下来,草地上似有水光流动。每一片叶子都变身为大蒲扇,为人们吹走夏天的炎热。
兼听,指广泛全面地听取意见,采纳建议。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一个理性的人不该只有一种看法。兼听,是我们拓展认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明辨是非的必经之路。 兼听警戒之言,可以帮助我们扫清盲点,纠正认知偏差,完善不足之处。在大数据时代,社交、购物等网络平台利用算法机制,投其所好,给网民们进行同质化、定制化的数据信息投喂,不断强化个人的兴趣偏好,让我们自织自以为是的丝网,封闭于坐井观天的茧房
软红的春阳将光泼在豆绿色的春水上,明晃晃,亮晶晶。须臾,朝霞汹涌,红嘴海鸥时而盘旋,时而啄食,在翠湖畔的梧桐大道划过优美的弧线。其中一缕晨光悄然注视着一块覆盖薄灰的招牌。这座诊所已经关了许久,但整面墙上挂着的无数锦旗,正无声地向来往的行人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开诊所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虽然脾气有些急,但心却柔软得像杨柳枝柯上露出的点点嫩芽。爷爷说,她幼时就开始接触医学,最初跟着父亲出诊,当助
夕阳西下,晚霞沉沉,嘈杂喧嚣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车水马龙的市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身边能感受到的浪漫才是最真切的浪漫。 但是,你有多久没有静静地看看人群,吃过小摊,去过市场了?有人以网络为生,沉溺于虚拟的美好快乐,无视身边的现实;有人热衷于追求远方的风景,陶醉于幻想中的大世界而忽视身边的小世界。其实,现实的眼前的生活对我们个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值得我们关注并经营。 费孝通先生说
学者刘擎曾如此形容我们的社会——“个人的内在自我被发现,并使个人从有机共同体中脱嵌出来”,而青少年也越来越多地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在时代洪流之中,我们何不建立一个“自我空间”,给精神一个栖息慰藉之所呢? 毋庸置疑,“自我空间”是应当被尊重与推崇的。从物质层面来看,拥有自己的空间正是培养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的最佳途径,可以使我们更有准备地迈入成人社会。 “自我空间”对于个人精神成长有着不可替
孔子吃粗食,喝凉水,枕臂睡觉,不在乎物质条件的简陋,更不会通过卑劣的手段追求不正当的富贵,乐在一心推行“仁”“礼”思想。颜回在食、饮、住方面条件艰苦,但他心态乐观,安于清贫,寻圣贤之道,自得其乐。可见,孔、颜之乐,都在于劝勉我们看轻物质,而着重去充实、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新时代青年应以孔、颜之乐为精神坐标,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孔、颜之乐,即我们要在清贫的物质条件下,恪守道德底线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马之千里,非骐骥一跃;海之波澜,非只流而就。耀眼光环背后总要经过漫长的黑夜、积蓄点点的星光,才能留下永恒的绚丽。这份血泪与汗水背后,便是极致的沉潜。 《菜根谭》中有“鲸豚沉潜于大海,幽兰沉湎于山谷,从容沉静与纷扰,清明沉淀于心灵”之语。沉潜者,正是胜在心性之坚与耐性之持,而浮躁之人多难登堂入室、有所大成,便是少此份心性。且看天赐机智却泯然众人的仲永,凭一时之骄,不愿静心修炼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马尔克斯如是说。行走于天地之间,脚下的每一步都不会是坦途,我们不可避免地背负着沉甸甸的苦难十字架。有的人在苦难的泥泽中心灰意冷,听天由命;有的人不惧千锤百炼之痛,用苦难铸坚,令生命拔节。 我们要在苦难中磨砺钢铁意志。 苦难并不值得歌颂,正如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
自小我便十分在意外界的想法,却总忽视自己内在真实的思考。在进入幼儿园前,家长们让我看“唐诗300首”,我便听了,没过几天,我就站在家长们的面前,流利地背下了前20首古诗。“你真聪明,这么快就背下了这些诗,继续努力。”他们对我赞不绝口。虽然我也不清楚在这个年龄囫囵吞枣地背下这些诗是否正常,但我非常开心地笑了,不是因为能背下来诗,而是因为听到了赞美之词,“我想在家长们的面前表现好点”的想法,便深深印刻
1936年,浙大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说道:“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当时的青年们为了回答这两问,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济世救民、爱国主义的壮歌;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探寻这两问的答案? 人生肇始于大学四年的探索,延展于毕业后的砥砺前行。作为高中生的我,也不禁有了对未来的思考。 首先,大学四年做什么,是一种短期、迫切的奋斗目标。“
在你的眸中遇见 看到星光流转 我掉入凛冬怀抱 看到你的倒影 岁月在你的指尖流过 带走了不幸,留下了韶华 在双眸遇见一个寒冬的清澈 碎光中畅享悠然岁月 借冬日一束暖阳 遥寄你一片盎然诗意 用一首诗的时间 诉说你的美好 看夕阳晚霞 你眉眼如画 用一首诗的时间 诉说我的欢喜 看飘雪人间 你绝世倾城 你走进我的生活 试图给我平静的内心泛起一丝波澜 我冷漠的内心 还
小雪 不知道为了什么 在四季的丛林里独行 我总是偏爱那些飘雪的日子 在天地苍茫中不问苍茫 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回眸凝望漫天飞舞的身后 仿佛,看到了逝去的青春 使劲地挥手,全力挽留 风无言,雪也不语 也许,只有当年的那一揽 还隐约停留在肩头 其实,小雪不是雪 只能算作一段情怀 等雪肆虐成席时 将把一切肮脏掩盖 那是怎样的悲哀 我不能忍受短暂的冰清玉洁 转眼,就在太
邢昊的诗 父亲和落叶 父亲终于从重症监护室 转到普通病房 病房的窗户 正对着一棵杨树 北风呼呼吹来 树上的叶子 基本都掉光了 “一、二、三、四” 父亲吃力地数着 “树上还有四片叶子 等叶子全没了 我也就该走了” 我说:“爸 您瞎说啥呢! 钱咱也花了 手术咱也做了 肿瘤咱也割了 您就放宽心好好活吧!” 眼瞅着最后一片叶子 就要掉下来了 我急中生智 趁着夜
涨价/海菁 快去剪剪发 结账时老板说 少给5块 成人20 小孩15 我很震惊 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暑假 我身价就涨了 统一/海菁 背南北朝的历史 太痛苦了 还是统一好 分裂的知识 太难记了 秋天/郑直 秋天到了 想起陶潜先生 忽然感觉身体一紧 好像吃过 辣椒的感觉 马鞍山/郑直 马鞍山人 提到自己老家 会不由自主加上 “离南京不远” 好像,没有南京
十九世纪的法国发生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运动,导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底层人民生活贫困,紧接着的经济危机和大寡头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仅昂赞一地当时就爆发了四次罢工,《萌芽》是在当时法国社会动乱的基础上创作的,左拉在作品中对于工人的外貌形象、身体状况做了极为细致地刻画,对人与人之间冷漠的金钱利益关系进行了深刻地描写,对煤矿工人过度开采煤矿造成的煤矿坍塌展开了真实的表述,对工人阶
莫言在他的文学世界中,塑造了大量承纳着大自然的哺育与滋养,并与大自然声气相通、共生同长的女性形象。她们基本上出生于高密东北乡,有着蓬勃饱满的生命力,她们自然而生,顺势而为,就像高密东北乡土地上的各种植物肆意疯长。这些女性形象中,最能打动读者内心的,是莫言用夸张磅礴的笔法构写出的母亲形象。“‘母亲’是莫言生命意识与文学文本中挥之不去的独特存在。”[1]在苦难中成长的莫言,怀着对母亲天然的眷恋,“人世
余华的中篇小说《现实一种》于1988年发表,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了山峰、山岗两兄弟因为孩子间的意外,自相残杀的故事,小说中充斥着暴力和血腥,是余华前期暴力美学的代表作品。先锋文学虽是对传统文学的反叛,表现出异化现实的特点,但这种反叛不是一味地背离现实,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余华在《现实一种》的自序中写道:“我的经验是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仅属
音乐描绘生活,一词一曲都是人生写照。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多篇小说都含有音乐元素。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小说音乐文本,将音乐视角与细读法结合,试图为解读《台北人》提供另一种思路。 一、《台北人》中的音乐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将音乐与小说创作相结合,文中多处出现歌名、戏名或直接引用唱词等音乐内容,按音乐类型大致可分为戏曲、流行歌曲、民谣三种。 (一)戏曲 白先勇将戏曲元素融入小
电影《你好,李焕英》是贾玲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改编自同名小品。2016年小品在舞台演出时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贾玲这部作品是为了怀念因意外离世的母亲,她把自己的遗憾和思念熔铸在作品中。电影保留了小品中的基本人物、情节、背景,但不同的是融入了贾玲更多的真心和爱,这部自传式的作品通过构建母女相聚的幻象,增加叙事长度,更具厚重感,最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其完美逆袭的背后,离不开新颖的电影影像风格及与时俱进的
《文城》是由余华创作的,以清末民初为时代背景的文学小说。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他的经典代表作品相比较,《文城》虽然一贯地继承了余华对“苦难”的叙事和描述,但同时也融入了男女爱情元素,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生命运的颠沛起伏、爱恨悲欢。并且在《文城》这部作品当中,余华还在其惯有的民间叙事风格上,掺入了些许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段,这很好地打破了现实对创作的束缚,让余华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身思想情感
卡夫卡的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变形记》以“门”为线索,叙述了格里高尔异变为甲虫的经历。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故事从“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1]37开始,当时他还以为这是早起的后遗症。直到房门被打开的那一刻,秘书主任被吓得后退,母亲被吓晕,格里高尔异变的事实得到了印证。一直到傍晚,家人再没有打开格里高
柳青的《创业史》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进程。小说围绕着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除了塑造出郭振山、梁三老汉、姚士杰等典型人物之外,还生动呈现出徐改霞、赵素芳、刘淑良等女性在面临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情感转变和人生抉择。本文将以《创业史》为例,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女性所面临的新的生存困境和问题。 一、沉重的历史债务 在柳青的《创业史》中,梁生宝的童养媳生在封建旧社会时期。她
冯梦龙的“三言”塑造了众多儒商形象,这些儒商身上具有崇高品格与道德之美,他们是仁义的化身,在经商过程中常常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信任。同时这些儒商的商业活动也为我们重现了一幅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图卷。当科考失意、穷困潦倒之时,经商就成了一种生存的手段,也造就了儒商这种儒与商相结合的特殊人群。冯梦龙的思想和生活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创作方向,所以他笔下的儒商形象寄托了美好期望,充满了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从《诗经》开始的比兴,到唐诗与宋词中的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都体现了传统文学对景物的重视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好,寓情于景的委婉表达也罢,最终目的都是抒发主体情感,因此我们不难从景物描写的传统观察到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抒情倾向。鲁迅将西方技法与中国文学传统相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抒情性小说。《在酒楼上》深刻展现了景物描写的抒情功能及其对整个现代小说的创新性意义。西
《猫》是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收录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写道:“中国的家庭,是一个神妙莫测的所在。凭我良心的评判,我实在说不出它是好,还是坏,更难以指出它的坏处何在,或好处何在。”[1]这说明,《猫》作为《家庭的故事》选集的第一篇,所述的故事并非作者的亲身经历,写作的目的在于借助所述的故事情节,阐释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意义的观点与态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审视
《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在抗战环境之下创作的,将我国知识分子的无奈以及迷茫充分地展现出来。这部小说本身具有较高的幽默讽刺性,作者借助了大量不同的幽默讽刺语言以及修辞手法把作品呈现出来。《围城》最具有特色的元素就是幽默讽刺。它不仅将幽默风度展现出来,同时也将讽刺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对于《围城》的评价是作品中既有辛涩也有讽刺,但最为深刻的是幽默讽刺成分。本文将围绕《围城》中的幽
《最高楼》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中篇小说,首发于2022年第2期的《当代》杂志,并收入他2023年出版的小说集《踏雪之访》[1]中。所谓“最高楼”,本指故事发生地高家楼在建村之始,曾造有一座地标性的最高楼,具有全村“祖楼”的显赫象征意义。但在兵荒马乱、盗贼蜂起的乱世,它被土匪一把火烧掉。作为高家嫡传后代,高父和高启云有着重建“最高楼”的不同初衷,虽然最终在高启云手里造起“最高楼”,很多事情却都变了。
“语言,文字是怎样在这时显得无用!我心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像一盆火在心里燃烧。”[1]读到全文的高潮段落,我心里不禁震动。丁玲用毫无遮掩的日记体形式把莎菲的内心世界剖析在读者面前,仿佛读者附着于莎菲的心房,一遍一遍地感受莎菲内心的爱恨纠葛,体会莎菲在肉体欲望与超前灵魂之间的反复挣扎。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丁玲于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的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追求个性解放和正视
唐诗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也是世界文学之遗产。日本是唐诗域外传播的主要受众。其中,杜诗在日本的流传最广,影响力也最大。杜诗自平安时期传入日本,至明治时期而不衰。本文选择近藤元粹编撰的《杜工部诗集》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目前关于明治时期杜诗选本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次,近藤元粹是明治时期知名的汉诗人,他编选的《杜工部诗集》曾先后三次再版,影响力很大;最后,研究日本学者编选的杜诗选本,可以更好地
湘昆剧目《湘水郎中》由剧作家张烈创作,湖南省昆剧团文武小生张富光和浙昆名旦杨昆联袂主演。全剧共五折,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南宫秀因遭遇家庭变故落难成乞丐,与丫鬟银雁相知相爱、相互相持,最终从一个落魄乞儿成长为一位悬壶济世的名医的故事。本剧集思想教育与戏曲审美为一体,是一部难得的好剧目。 一、情节小巧而新奇 南宫秀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因行医用错药而致人死亡,因此含恨而终,母亲悲伤过度,不久也抑郁而死。
《雷雨》中,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态度让人感到矛盾,一方面觉得他深爱侍萍,一方面见到侍萍后判若两人,又觉得他虚伪、伪善。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笔者从创作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周朴园矛盾心理的原因。 一、丰富周朴园人物形象,展现人性的复杂 面对繁漪,周朴园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丈夫;面对两个儿子,周朴园是一个威严的封建大家长;面对社会,周朴园是一个残忍贪婪的商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周朴园所展现的都是
被誉为“一份写给都柏林的情书”的音乐剧《曾经》于2023年12月20日至26日在北京上演,这部音乐剧的灵感来源于同名电影《曾经》,此影片一经上映便备受关注,好评如潮。音乐剧《曾经》讲述了年轻人追寻理想和人生方向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方式串联叙事,在艺术“假定性”的原则基础上,改编原电影的故事结构、艺术呈现与音乐表达,引起观众的共鸣。充满韵律的音乐、感人至深的故事、美轮美奂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
文章气势是指文本的气质和声势。读者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感受文中严密的论证和磅礴畅达的气势。《过秦论》以辞赋手法,用铺排、渲染、夸张之辞,使得文章的气势强烈。在历史长河的叙述中,将其间150多年的历史浓缩在千字以内,简明扼要说明了秦国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但却没有给人以罗列堆砌、零散破碎之感。《过秦论》作为经典文学被选入教材,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外,文章的整体气势也是教学的核心所在。 一、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形成观点和参与公共讨论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个庞大的网络新闻生态系统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不同话语元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模式等。本研究基于对语料的及物性系统标注,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阐释网络新闻生态话语的生态意义,分析其生态取向,并引导人们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研究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通过配
《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是英籍波兰作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作品。《黑暗的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船长马洛年轻时在非洲的所见所闻,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他在非洲认识的一个名为库尔兹的白人殖民者讲述了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故事[1]。该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思考,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阴暗面以及现代文明野蛮扭曲的
作者简介:戴晓燕(1999—),女,汉族,广东茂名人,美术硕士,美术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