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一日禅知》 巷口街角,一口石栏老井。井旁一棵歪脖子雪松,四季常绿,罩下大片荫凉。远近常有一些老人蹒跚而至,提着铁桶或塑料壶来这井里汲水。也不知这些老人是怎么想的,家里早已安上自来水,但他们就爱到这老井里来汲一壶新鲜水,回家烧茶,做饭,说这井水做出的饭烧出的茶,才有味道。也有人不好意思地说是提回家浇花种菜的。井边树下,几块青石疙瘩上,更是常有些许闲人聚集,有老有小
石头的歌谣 ——读鲁若迪基诗集《小凉山歌谣》 一 命名 名字与寓意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小凉山的天地间,沿着诗句的蛛丝和文字的马迹,眺望远处的斯布炯神山,搜寻那个叫“果流”的村庄时,鲁若迪基也站在不远处默默眺望着远方。 我相信,我所见的和他所看的,其实并不相同。 我所见的,是一个白纸黑字的诗歌世界从想象的云端附魂到了坚实的大地上,那些晃动模糊的意象凝成了具体事物,飘荡的诗意也在那一
“红颜如火烧不尽,绿意如泉流不息。”黄昏时,苍茫若烟渺,黎明时,璀璨如金色。在生命的长河里,从呱呱坠地人间的那一刻,生命便有了波澜,且每一个生命都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忘记自己的伟大。于是乎生命从最初的温度,有了七色斑斓,尔后在漫漫岁月里,静待花开花落,静享生命的色彩。 缤纷的童年时光 记得上学时,课本里面有一篇文章《七色花》,故事讲述了小女孩珍妮获得具有魔法的神奇花朵——七色花后,每撕下一片
一 杨晓宇看着黑板上的作文题目,面露难色。 看同学们都已经在作文本上写了起来,他迟疑了一下,慢慢写下作文题目“爸爸”,然后,移笔至下一行,笔却悬在半空半天不落下,本来坐得笔直的身子越来越往下埋,最后直接趴在了课桌上。 下课铃响,同学们把作文本交了上去,只有杨晓宇趴在课桌上磨磨蹭蹭。李老师走到他身边来收,却发现他的作文本上只有“爸爸”两个字,李老师狐疑地看着他,关切地问:“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丽江,这一方充满魅力的风华之地,她犹如一位绝世佳人,风姿绰约,倾国倾城。 她拥有市井的烟火气息,又蕴藏着自然的生态图腾,仿佛是人间与仙境的完美交融。 站在高处远眺,西边的虎跳峡深涧犹如大地的裂痕,透出一股磅礴的气势。南边的玉湖则宁静温婉,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四周的群山,仿佛是天地间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们黑白相映,山山相环,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而在这群山之中
一 浩荡凛冽的山风,爬上磅礴大气的乌蒙山,未及喘上一口,匆匆来到昭通城,拽着闺房外漂亮的铃铛和饰物,打算在此盘桓歇息一阵,再继续朝前赶路。皎洁的月色之下,清响一片。 连绵不断的山风还吹过窗外松树林,松涛连绵,时深时浅,时弱时强。夜已深。松涛声中,清淙婉转的溪水,仿佛是流淌的月光,将夜的安静衬托得无比深邃,悠远辽阔。 屋内烛火摇曳处,一位身材玲珑、五官姣好的彝家女子正垂泪伤怀,两道俊秀的眉毛底
我和他无论是从出生地、年龄、职业、地位等都相差甚远。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要不是遇到特殊年代,我们怕是终生都不会相见,是“改革”的浪潮把我们硬生生拉扯组合在一起。从此,他对我的影响、他的音容笑貌深深扎根在我记忆里,在他离世十多年后也难以忘怀。 那是1983年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应通知到地委202号房“谈话”。我敲开门,见屋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近半年来三番五次到我家谈话,“要改变我工作”的
2017年,我申请从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调回松坪乡文广中心工作。接手的工作中,就有民族宗教工作。这份工作我一做就是8年,一直到现在,松坪乡民族宗教工作的具体业务都是由我负责的。8年来,我们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为松坪乡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中有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有必要写下来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松坪乡是多民族聚集的一个乡镇,民族工作其实一点都不轻松。生活在松坪的民族,有傈僳族
蕨的另一种书写 蕨在我无数次书写中 很难进入我的诗里 它的不起眼和漫不经心 决定了它逆来顺受的命运。在苗岭 随处可见,它的蓬勃、壮观 或许是另外一种生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练习蕨的写法,草书或隶书 无数次,蕨杀入我的胃里 滋养缺乏营养的日子 隐忍、潜伏,春的繁华 宜于秋天的悄然逝去 有时候,一场莫名的山火 蕨的荣枯就是一生一世 遗世的孤独,来源蕨的禀性 山火之
我也曾静静地望着大海 从静谧的蓝色中抽离记忆 听灯塔的光,恍惚着 轻轻敲打海浪。怦、怦 一个人,与一地细致的碎石 在一场沉寂的流浪中 逐渐沉默,一声不吭 其实我从未失声 将我的歌喉所埋葬的 是一口腐烂的记忆棺柩 堆满了锈迹斑斑的玫瑰 葬着枯萎的月光和破碎的珍珠 沉寂着,在漆黑的影子里呆滞 我害怕退潮后 那喑哑的黑暗向我袭来 我不知,该躲向哪里 所以我应当重新思考
我们走过,多少人走过 风在动,人影也在动 一条宽窄巷子,吹过了多少世俗的风 喧嚣从未停止 落在尘埃里的人间烟火气息 唤起的不止是岁月留下的褶皱印记 更是那风霜里一片瓦砾留下的深深印痕 贯穿十里长街的繁华 每一个人都信奉心中的太阳 打在巷子一处的拐角。谁都抵挡不住 一束光落在眼里的味道 记录 今天一定是在哪见到过你的 脑子里明显有新鲜的记忆 你熟悉而又清晰的画面 不停在
怒江 我和父亲走在怒江边 江水呜咽般沉吟 你还不老,虽然还不懂你 上一次接近你,我还年轻吧 记忆中,默默沿着它走 你说,怒江,不可能 像海洋一样,扑到它怀中 我们只能看它、听它 不要有非分的想法 哪怕一个看似平常的 峡湾 在最平常的石滩。 父亲的背影,仿佛驳船 一直停在激荡的江岸 曾一次次试图指导我 如何与命运搏斗 此岸,云集了无数个 手足无措的孤影 但是,我不
细碎时光 ◆龚林国 惊蛰 惊蛰, 我没有被雷声惊醒。 三月的小溪, 依然干涸, 我是河岸上游走的鱼。 没有你, 我无所依倚。 柳树发芽了, 在风里癫狂, 她不知道我的忧伤。 良夜 我带上梦想, 还有未醒的月光, 在日夜兼程里。 我醒来的时候, 已经光芒万丈, 衣衫褴褛。 灿烂的星空只不过是诸神在偷笑, 你确定没有在笑。 把你的名字刻在心上 这漫天的星辰
文友刘芝英是诗人,她的散文集《时光彼岸》呈现在书桌前时,我好奇地想她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怀着一种探寻,我走进她的散文世界。《时光彼岸》由《思之悟》《阅之乐》《忆之深》《心之路》《零如雨》《景如梦》几个部分组成。一些篇目让我爱不释手,比如《我眼中的枯树》《闲思偶记》《捡菌子的乐趣》《经常阅读的日子》《记忆中那抹石榴红》《暗伤》《音乐的魅力》《荒原》等等。 当代社会因高速发展、文化积淀、创作积累、个
杨映红是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七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的学员,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生活中,杨映红给人的印象是温暖、开朗、活泼的,就像丽江的阳光,时刻在照耀别人。这种感觉,分毫不差地移植到她的诗歌里,给她的文字增添了温度、光芒和风采。不过,与生活中的她相比,诗歌里的她明显有更加丰富纵深的主体形象,还不仅仅是一道“阳光”可以形容。我认为,要真正了解一个写作者,哪怕与他(她)朝夕相伴也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