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指出,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既要把握原则、尊重规律,继承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又要勇于开拓、推陈出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一百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需要,克服和纠正各种错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月9日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党中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并系统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促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蕴藉和积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主体意识的集中彰显,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基础和前提,是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为本、创新为要,深刻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守正中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与现代化发展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新性探索。以文明视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兼具深厚历史底蕴、科学理论指导与鲜活实践特色的文明实践,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明底蕴。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明之根,以马克思主义为文明之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文明之基。这三者共同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 中国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与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对”谈话,给出了“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依然风华正茂,在于“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1]堡垒往往先从内部被攻破,内因往往是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首要因素。只有敢于及时清除疮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
近年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和特色优势,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思想保障。 坚持深学细悟,在凝心铸魂中筑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