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环境持续动荡的背景下,酒店企业如何在危机情境下通过数字化战略更新打造企业韧性,已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话题。研究以华住集团旗下酒店门店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危机情境中数字化战略更新如何赋能酒店韧性的构建和提升。研究发现:以突发事件为代表的外部危机情境是酒店企业韧性形成的重要前提;在外部危机情境刺激下,酒店企业通过“数字化战略更新响应—数字化战略更新调整—数字化战略更新重塑”的动态机制过程,实现韧性构建与提升;通过数字化战略更新过程,酒店企业最终形成运营、结构和关系三维韧性。研究构建的危机情境下酒店企业通过数字化战略更新提升韧性的动态机制框架,丰富了战略层面酒店韧性相关理论,并为酒店管理提升韧性提供了实践对策。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核心已由传统博物馆对“物”的收藏与保护转向“人”的体验与收获,博物馆能够通过叙事联结现实、记忆与想象以增进游客认同。文章基于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中的9个文博场馆的网络评论数据进行人工编码处理分析,探讨数智技术赋能下博物馆的空间叙事与游客认同。研究发现:数智技术赋能下博物馆的空间叙事建构包括媒介空间、内容空间和体验空间;数智技术赋能下博物馆的游客认同包含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三大维度;博物馆的空间叙事对游客认同存在“感知—反应—认同”的影响逻辑,数智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
作为实现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然成为新时期培育旅游经济增长动能的实践需要。文章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全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凭借其连接属性、渗透属性和技术属性的叠加效应显著推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数字要素赋能、市场活力激发和技术创新驱动等途径是这一影响效应的间接传导路径。该影响对旅游资源禀赋、区域发达程度和城市发展规模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更加显著,进而释放“数字红利”。文章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制定数字赋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提升旅游产业韧性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式,蕴含了助力旅游产业韧性提升的变革性动能。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韧性赋予权重后,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产业韧性,且在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韧性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呈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中部地区不显著的异质性格局。研究在揭示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韧性基本因果关系的同时,有助于增进对旅游产业韧性作用路径与机制的学理认识。
可持续发展是文旅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转型是其重要驱动力量。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 股上市文旅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文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了文旅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强制性合法性压力抑制了数字化转型对文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效应,而规范性和模仿性合法性压力则增强了这种效应;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拥有创新烙印和社会责任烙印的文旅企业更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不同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下,数字化转型对文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资源禀赋欠缺的文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更受益于数字化转型,媒体负面关注度高的或国有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对于推动文旅企业在数字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共同富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数字化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数字化对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效益。这一提升不仅源于技术的进步,还得益于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数字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提高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数字化转型在高资本回报率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显著,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效益。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旅游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扎实推进旅游企业共同富裕的关键。文章利用2007-2021年旅游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旅游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与旅游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 型非线性关系。当数字化转型水平越过41.9阈值后,能够显著缩小旅游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进一步地,通过fsQCA方法识别出3条数字化转型路径可以缩小旅游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包括数字化技术与组织战略型驱动,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战略引领型驱动以及数字化技术、环境与组织战略型驱动。文章为旅游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实现旅游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公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伴随数字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组织和管理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运行环境的持续优化,各地数字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将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采用中国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治理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数字治理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而且会通过激发创新能力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生较强的推动作用,其中,技术维度和环境维度发挥主要作用。为使文化和旅游更好地深度融合,需要升级数字治理技术架构,优化数字治理组织流程,改善数字治理发展环境,并激发市场主体等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