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以劳动者、劳动资料、
摘 要 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载体,突出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超越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代表了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根植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历史背景,具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需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向度去认识和理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对现有生产关系中的不合理因
摘 要 全产业链赋能、经营模式迭代、产业业态重塑是数字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江苏具备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但面临创新链研发供求衔接不紧,产业链数据贯通水平不足,价值链场景拓展度不广,供应链集成智能化不高,利益链主体嵌入度不深等困境。应加快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数据开发应用,创新数字场景驱动模式,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智能水平,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数字赋能农业新质生产
摘 要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有责任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导向在技术创新、产业协作与空间取向等维度上面临深刻转型。为了提升江苏先进制造业系统功能,应构建以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举省体制”,强化以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新型要素高地建设,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功能,为先进制造业的孕育生成创造“新质”环境。 关键词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更好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和核心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的制度型开放还在进行中,当前阶段还存在缺乏系统性创新的顶层规划、与国家战略的联系不够紧密以及对外开放的层次还不够高等问题,制约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需要从优化国内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自贸区开放平台优势和
摘 要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通盘考虑村庄建设、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完善分配制度,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先行实践。“千万工程”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先行实践。“千万工程”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互动、融合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先行实践。“千万工程”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开辟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高度耦合。二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遵循人民主体的逻辑起点、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关怀。在学理依据上,二者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学理依据确证人的本质,并对人的本质进行复归。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推动
摘 要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长三角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使命交汇融合,为长三角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重地。但长三角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缺乏策源力、产业集群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产业集群共建、专精特新共育、孵化转化共促、数字平台共享
摘 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深入推进阶段,上海与苏州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内核。苏州积极对接服务上海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举措,是苏州上海两地发展的现实需要。苏州对接服务上海不是单纯的承接上海功能疏解,而是要在对接过程中,形成与上海各有优势、功能协同、深度耦合的一体化区域发展共同体。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苏州对接服务上海的总体思路和在交通互联、科创协同、产业合作
摘 要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与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趋强烈。协商民主通过主体间平等对话、公共协商和利益表达等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推动生态民主政治建设和环境善治,形成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一致性和公共利益的长远考量,使公民的环境抗争行动转向理性协商渠道,在沟通协商中有序地化解利益冲突,保障公民环境权益,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
摘 要 文化主体性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精神信仰的坚持与发展,关系着文化传承与文化活力。新时代以来,面临“两个大局”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迎来新的冲击挑战与发展机遇。在此复杂态势下如何坚守中华文化样态特质,如何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成为一项紧迫且必要的时代课题。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的巩固,应当在坚持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焕发深刻的文化自省和塑造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的应然
摘 要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工作,是关乎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文化系统工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安徽省的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着发展同质化、与环保治理联动不足、文旅融合深度广度不够、宣传推介力度有待强化等短板和不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的安徽方略包括:统筹引领特色发展;保护与开发创新并重;推动文旅发展深度融合;讲好安徽长江文化故事。
摘 要 基层群众自治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萌芽,经过不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入新时代,包括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选举的程序更规范、结构更优化,民主协商的主体更广泛、形式更多样,民主决策的内容更丰富、机制更完善,民主管理的约束更有力、成效更突显,民主监督的渠道更畅通、信息更透明。这些成功的实践表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
摘 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融合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已成为日益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嵌入性视角,构建“组织—认知—资源—文化”四维分析框架,通过对上海市Y社区的实践调研,发现农村社区互助养老还面临着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足,传统农村养老观念与社区积极老龄化期望存在偏差,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满足老年人医养需求,社区精神文化供给不足等多重困境。对此,提出构建党建引领养老体系、宣扬积极老龄化
摘 要 党的巡视巡察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充分认清巡视巡察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提升做好巡视巡察工作的能力素质,深耕巡视巡察工作的创新实践,厚植巡视巡察工作的底气锐气,把巡视巡察利剑磨得更光更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 巡视巡察;自我革命;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反腐败斗争取得的
摘 要 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应对速度、处置能力带来了挑战。基层作为意识形态风险管理的“神经末梢”,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石。当前,基层单位仍面临风险管理的制度机制还不够精准有效、工作队伍力量仍显薄弱、应对处置效果需进一步提升等现实困囿。应立足宏观布局、中观统筹、微观落实三个层面,把牢主流舆论引领内容关、阵地建设管理关、风险监测
摘 要 “走码头”是评弹艺人的演出组织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与价值。评弹艺人通过“走码头”,将评弹艺术传播到江南都市、市镇和乡村的各个角落,驱动着评弹艺术的创新,锤炼了艺人演出技艺,促进了同行艺人之间、评弹艺人与其他演艺群体、评弹艺人与听客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评弹艺徒的培养。如今,评弹艺术发展面临市场竞争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以及人才培养不足等困境。因此,近代评弹艺人“走码头”可为当下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