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共同体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本文对1999—2023年间乡村共同体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乡村共同体研究主题呈散点式分布且文献量呈指数级增长,活跃作者年龄呈A型分布,党国印的研究成果对乡村共同体研究仍有重要影响。研究热点呈居民参与与权力、社会文化与伦理、乡村振兴与治理三类分布,趋势呈“乡村治理-乡村社会-乡村建设
摘要: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受城乡经济、人口、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同频乡村振兴战略,突破经济、人口、文化和教育体制机制困境;聚焦优质均衡目标,构建合理有效的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重视多元主体,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出明确要求。当前,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已进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助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比较欧美、日韩及国内农民合作社主要发展模式,指出了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摘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健全,但仍存在着外部环境困境、主体自生能力不足、运行机制不完善、人才缺口问题凸显、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滞后等问题。结合该市实际,应从营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的保障环境、加强新型服务主体培育、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摘要: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激发农民主体性是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的内生动力。然而,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民的自主性欠佳、能动性乏力、自为性缺位和创造性薄弱所呈现出的农民主体性式微问题,严重掣肘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主体性式微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深化思想赋能激发农民
摘要: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把乡村治理这项基础性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对“枫桥经验”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社会利益的过程,应进一步明晰“枫桥经验”视域下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当代价值,总结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的领导为政治灵魂、以法治化为基本方式、以基层性为实践面向、以社会化为群众基础、以专业化为发展方向等创新性特征为乡村治理法治化贡献理论与实践
摘要:乡村之治,乃百姓安宁之本,国家兴旺之基。2015年之前,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是有名的“赌博村”“垃圾村”“薄弱村”,现在一跃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市级“六无”平安村。“半山巨变”源于半山村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半山经验”。“半山经验”对
摘要: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和派出机构,是乡村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乡村矛盾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工作过程中,人民法庭可以发挥其优势作用。但由于乡村矛盾的特殊性,人民法庭在乡村社会治理中面临多种现实难题。因此,需要结合乡村具体情况,探索适合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克服治理困境,推动法治乡村建
摘要: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德州作为农业大市,面临着“产粮大市、财政穷市”的困境。试点探索促进产粮大市可持续发展及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的实践路径,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
摘要:本文选取2012—2021年山东长岛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各产业产值作为样本数据,运用stata软件建立三次产业产值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提升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针对长岛综试区现实情况,本文提出高质量发展渔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望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推动长岛地区经济持续
摘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就需要选择具有持续增长性、综合带动力、城乡协同性和广泛包容性的产业作为支撑,而乡村文旅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对于缺少自然资源优势的传统乡村而言,如何搭上乡村旅游这辆快车,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
摘要:社会记忆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记忆往往会出现变化。本文通过地方口头传说和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文化及其源流的社会记忆再造进行研究,重点考察浦源村鲤鱼文化的产生与变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社会记忆与文化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再造过程。在研究社会记忆与文化建构的互动关系中,探讨社会记忆在村落文化再造过程中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记忆
摘要:乡村振兴,清廉赋能。加强基层清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和道德支撑,还可以通过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促进乡风和谐、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此,厘清基层清廉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基层清廉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加强基层清廉文化建设的路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清廉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
摘要:碧筒杯饮酒作为济南端午佳节的特有习俗,承载着文人之雅与民间之俗。自魏晋时期开始,文人墨客便有以碧筒饮为典故赋文吟诗的习惯,其雅兴所依托的是济南大明湖水域的莲藕风物、种荷习俗与藕神信仰。时至今日,济南地区以碧筒饮为代表的荷藕农耕文化,依旧发挥着调节农事的人文价值与传承非遗的文化、经济价值。 关键词:碧筒饮 大明湖 端午节 农耕文化 端午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
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工作。政府目前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多元主体参与不足,导致乡村文化建设效果不彰,为此应加强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参与。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增加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更有助于使政府、社会力量、村民等多元主体协同配合,共同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更好地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政府应采取相应措
摘要: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研究大多关注问题层面,无形中忽视了这种特殊家庭模式内含的正向因素。本文依托优势视角理论认识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不再将视野局限于异地生活、经济困难等外部因素,以理解亲子关系的复杂性。通过寻找正向因素,研究的聚焦点从关注留守儿童心理矛盾转向促进家庭成员积极的情感交流,从关注亲子关系本身的疏离转向
摘要:在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而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逐渐成为近年来应对农村养老困境的有效举措。本文基于对苏北F县农村幸福小院的调查发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限制其长效运行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资金筹集困境、管理运行困境、老人互助困境和服务供给困境。因此,农村互助养老长效运行的优化路径应从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规范管理运行、激励老人互助、优化服务有效供
摘要: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主要制度形式,有助于填补农村养老福利的缺口,成为政府正式制度下养老安排的重要补充。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市域三区范围内的乡村进行考察,根据实证样本数据探析村规民约对村居养老福利的作用,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层面的影响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在面对村规民约条款瑕疵、制度虚置、供给不足等新生困局时,通过村规民约有效推动村居养老,应当从优化奖惩措施等制度入手,注重配套供